智慧城市迈向一体化
随着国家发布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我国试点智慧城市已近300个。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提升我国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的运转效率,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扩大内需、提振经济是有重要意义的。不足的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风格各异、水平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不充分、应用优势发挥不突出等问题。我认为,要使智慧城市建设上一个新台阶,需要大幅提升一体化水平。
从技术上看,建设一体化智慧城市的条件已经成熟。实现众多信息化系统一体化运转,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问题。时至今日,卡脖子的主要难题已经迎刃而解。光纤宽带网和移动互联网使我们能将任何一个基层单位连接进来,信息网格技术使我们能够方便地集成各种异构信息系统,云计算技术使我们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大数据技术可以支撑我们对海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形成决策依据。
与此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一体化智慧城市,是个纷繁复杂的浩瀚工程,如果没有一个简单优美的解决方案,难免会有失败之虞。我在此提出几点思路
第一,采用“面向服务+构件化组装”实现系统大集成。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实现异构信息系统集成的成功架构。构件化组装是SOA技术成熟之前实现复杂软件系统集成的主流方法。前者适合松耦合大环境,后者适合紧耦合小环境。由于智慧城市的服务环境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可以引入构件化的思想,来比较容易地实现服务发现、服务组装等功能,同时又由于采用了面向服务机制而具有跨平台、跨地域的能力。
第二,采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实现数据大融合。要为智慧城市定义统一的功能规范和接口标准,建立智慧城市数据共享评估体系,自动考评数据共享的数量和质量。建设市级的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将村、乡、镇、县(区)、市级各单位的数据同步到集中的数据中心。所有数据,都要从源头抓起,划定责任单位,做到“一数一源”,确定数据准确、不冲突、可追溯。市级重要数据同步到省,省级重要数据同步到中央,同时建相对集中的全国性灾备中心。逻辑上,无论从哪一级别看去,所管辖范围的数据都可以做到随手可得。
第三,采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业务大贯通。在上述架构和机制下,公安、财政、民政、环保、文化、卫生、教育、农业等所有部办委局,可以组织下级部门并行开展工作,在三级数据中心体制下实现各自业务流程的纵向贯通。同时,定义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规范,实现不同部门间数据最大化共享和协同工作。
第四,建立分级安全网和动态防御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复杂、网络太多太杂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信息共享的难题。利用这个机会将所有政府网络统一成三张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将政府网络划分为核心网、政务网和公众服务网。核心网单独组网,采用100%国产元器件设备,不与外界有任何物理连接,所有核心部门连入这张核心网。政务网采用100%国产设备,通过物理隔离的单向通信装置与公众网交换数据。公众网主要用于政务公开、向公众提供政务服务。与此同时,要建立动态安全防御体系,形成全网实时安全态势,对核心数据的访问进行安全审计,建立分级应急响应中心,防御所有网络违规、入侵和破坏行为。
-
监控安装有几种方式?分享6种主流安装监控方案!
监控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维度,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防护、风险预警和效率提升。以下是具体分析:
-
红外线报警器维护与保养指南(含防潮专项)
红外线报警器是一种基于红外线技术实现入侵探测的安全设备,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类型。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和工作原理:
-
监控安装方案与技术指南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视频监控已成为安全防范、城市管理的核心工具。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高效、稳定的监控系统,通过实时覆盖关键区域降低风险,并提升管理效率。核心目标包括:监控安装后实现无死角监控、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优化用户操作体验,同时兼顾成本效益与扩展性。
-
红外光墙维护与保养全攻略
红外光墙(又称红外幕墙)是一种由红外光墙柱与红外光栅组成的安防设备,主要用于周界防盗。其核心特点如下:
多束红外线防卫:通过密集的红外射线形成无形防护网,可精准识别相邻两束射线阻断并触发报警,减少飞鸟或昆虫引发的误报。
数字通讯技术:采用数字变频与CPU微处理技术,抗干扰能力强,支持有线/无线信号输出 -
道路监控怎么维护和保养?需要专人维护吗?
道路监控安装后维护和保养需要遵循规范化的流程,并建议由专业人员执行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
-
红外栅栏维护与保养详细指南
红外栅栏(又称红外光栅)采用主动红外对射技术,通过发射器向接收器发射多束调制红外光(波长0.8-0.95μm)。当相邻两束及以上光线被遮挡超过30毫秒时触发报警,有效过滤小动物等单束干扰12。其低频发射与时分检测技术可降低环境光干扰,探测距离覆盖5-100米,支持室内外全天候部署。
-
道路监控安装需要注意什么,需要跟有关部门通报吗?
道路监控是部署于公共道路、交通枢纽等场景的视频监控系统,属于公共安全与交通管理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前端感知-网络传输-后端处理”实现对道路交通的动态监测与管理。
-
红外对射报警器误报率检测与优化指南
红外对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通过发射不可见红外光束形成警戒线,当光束被遮挡时触发报警。
-
交通监控摄像头有几种类型?专业监控安装公司告诉你!
交通监控摄像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及功能:
-
道路监控摄像头的作用、种类、形状与功能详解
道路监控系统正从单一的安全工具演变为城市治理的智能中枢,其价值已超越传统安防范畴,成为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AI、5G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未来将实现更精准的态势感知和更高效的协同响应。
-
红外光栅报警器 让安全唾手可得
近几年,红外光栅报警器行业发展十分火爆,得到高度的认可,不少人士用让安全唾手可得来形容红外光栅报警器的。试想一下,就是因为消费者这么高度认可红外光栅报警器的存在,消费者知道有了红外光栅报警器,就能够让自己处于绝对安全环境当中,当然能够让这个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不是吗?
-
智能红外线报警器的技术革新与家庭安防应用
随着国内物联网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传统防盗报警系统已实现从单一报警功能向智能安防平台的转型。根据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安全白皮书》数据显示,红外线报警器市场占有率已达67.3%,其误报率较传统产品降低82%,成为家庭安防升级的首选方案。这种技术变革主要得益于:
-
交通监控记录一般保存多久?
监控记录的保存期限因应用场景、行业规范和技术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
如何保证防盗报警主机通讯链路的安全可靠?
随着《GB/T 28181-2025》新国标实施,防盗报警系统正从单一电话线传输向多模融合通讯升级。据公安部2024年统计,通讯链路故障导致的报警失效占盗窃未遂案件的37%,较2020年上升12个百分点。
-
红外对射报警器广受认可的原因分析
红外对射报警器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安防领域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评价。许多使用者反馈,只需一键开启该设备,即可全面掌握家人与财产的安全状态,有效解决了夜间加班或家中仅有老弱成员时的安全隐患问题。这种"无忧守护"的体验,正是其口碑传播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