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全球经济复苏,无论商业,还是工业都在飞速发展建设,为了更大程度确保商铺和工厂区域的安全,人们对区域性的防范越来越重视,结合了科技采取了更有效的措施保护商铺和工厂的安全。可以说目前,全国工厂区域都在迅速的向着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对齐的安全保护自然更加的系统化,下面新安宝科技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周界报警之工厂防盗报警系统解决方案。
周界报警之工厂区域防盗报警方案如下:
1、在厂区的四周围墙上装上红外对射探头,它是利用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相互之间构成一个防护网,安全性及高。
2、在厂房的四周每一边大约与正中的位置上安装一个超大声音的警笛,厂区的四周四条边上安装四个警笛,无论是哪条边有人入侵,该条边的警笛立即报警,发出巨大的声音。偷盗者都是很心虚的,当听到如此大的警笛声都会吓的魂飞魄散,逃之夭夭。
3、防盗报警主机要有专人来管理,报警时主机上会显示报警的防区,显示的防区就代表该方位有人入侵,因此报警中心必须要有人值守。以便警情得到迅速处理。
(1)施工工艺
管路敷设---线缆敷设---支架及摄像头安装---设备接线、调试---报警主机安装
(2)管路敷设
1)暗配管用硬质PVC管管材明配选用金属管。
2)暗配管管路宜沿最短的路由敷设,尽量减少弯曲。在相邻拉线盒之间,禁止S弯或U形弯。埋入墙体或混凝土构件内的暗配管,其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3)所有管路接头、管口、进出箱盒处,均应做密封处理,以防混凝土、砂石进入暗配管内。
4)暗配管不宜穿越电气设备基础,必须穿越时,应加穿金属保护管并就近可靠接地。
5)如为PVC管,应绑扎稳固。
6)PVC管明配安装时,每6m长的直线段做一个补偿接头。
7)当管道长度大于30m或拐弯处多于2处时,应加装拉线盒。
8)保证管道平滑无毛刺。
(3)线缆敷设
1)布放线缆前应对其进行绝缘测试,电线、电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测试合格后方可敷设。
2)布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线在上。
3)管内线缆不得有接头,接头必须在盒(箱)处连接。
4)所敷设的线缆两端必须做好标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均需单端可靠接地。5)线管不能直接进入设备接线盒内时,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之间,必须采用金属软管过渡连接,软管长度不得超过1m,并不得将线缆直接裸露。
(4)红外对射安装
1)将不锈钢支架固定于墙上,将预留在盒内的导线从管内穿出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外皮,露出线芯10mm~15mm(注意不要碰掉线号套管),将盒内的线缆引出,压接在探测器的接线端子上,将余线缆盘回盒内,将探测器底座用螺钉固定在盒上。固定要牢固可靠。
2)主动红外探测器在安装时,收、发装置应相互正对,且中间不得有遮挡物。
3)一台防停电电源可带10对红外对射接口,若传输距离超过200m应分段加装电源;红外对射探头需单独供电。其他有关要求见产品说明书。
4)系统中每个边界接口应有惟一的编码与之对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编码;在系统正常使用前必须对接人系统中的边界接口进行注册。
(5)报警器安装
1)防盗报警控制箱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于较隐蔽或安全的地方,底边距地宜为1.4m。
2)暗装防盗报警器的时候,箱体框架应紧贴建筑物表面。严禁采用电焊或气焊将箱体与预埋管焊在一起。管入箱应用锁母固定。
3)明装防盗报警器的时候,应找准标高,进行钻孔,埋人金属膨胀螺栓进行固定。箱体背板与墙面平齐。
4)防盗报警器的控制箱的交流电源应单独敷设,严禁与信号线或低压直流电源线穿在同一管内。
(6)设备接线、调试
1)接线前,将已敷设的线缆再次进行对地与线间绝缘摇测,合格后按照设备接线图进行设备端接。
2)防盗报警主机及控制器采用专用接头与线缆进行连接,且压接牢固。设备及电缆屏蔽层应压接好保护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3)按照施工图纸及产品说明书,连接系统打印机、UPS电源等外质量验收要点围设备。
4)分别对各防盗报警控制器进行地址编码,存储于计算机管理主机内,并进行记录。
5)在计算机管理主机上安装入侵报警系统管理软件,并进行初始化设置。
6)对探测器进行盲区检测、防动物功能检测、防拆卸功能检测、信号线开路或短路报警功能检测、电源线被剪的报警功能检测、现场设备接入率及完好率测试等。
7)应配合安全防范系统联调,检测报警信息传输及报警联动控制功能。
8)检测系统的撤防、布防功能,关机报警功能,防盗报警系统管理软件(含电子地图)功能检测。
工厂防盗报警系统解决方案
-

监控系统分几大类,主要应用有哪些领域?
监控系统作为现代安防和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根据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同,监控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

红外对射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及选择原因分析
红外对射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光电探测手段,凭借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成本优势,在安防、工业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系统分析红外对射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应用领域及其选择原因。
-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架构、应用与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是为解决高速公路拥挤与安全问题建立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及电子控制技术实现交通状态监测与控制。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网络和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

解析红外光栅技术原理、应用与未来趋势
红外光栅是一种基于多束红外线对射原理的安防检测设备,通过发射器与接收器间的密集红外光束构成防护网。其核心工作原理是当相邻两束以上光线被遮挡超过30毫秒时触发报警信号,可有效避免小动物等单束干扰。现代红外光栅采用数字通讯方式对传统红外探测器进行改造,能够精确区分每条射束,形成多线束的密集防卫系统。
-

城市交通的智能守护者 红绿灯监控立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拥堵与事故频发成为城市治理的痛点。红绿灯监控工程通过实时监测交通信号运行状态,旨在优化交通流分配、减少事故发生率并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其核心目标包括:确保信号灯正常运转、动态调整配时方案、保障行人安全通行,以及构建智能化交通管理体系。
-

红外对射工作原理、应用、安装指南与技术演进
红外对射(Infrared Beam Detection)是一种基于主动红外光束遮断触发报警的安防技术,由发射端与接收端组成。发射端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调制红外光束,接收端通过光敏晶体管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当光束被完全或按比例遮断超过40毫秒时,系统触发报警信号。
-

防盗报警主机:安全防护的核心技术及应用场景
防盗报警主机作为安防系统的核心设备,通过联动各类传感器实现入侵检测、火灾预警、紧急求救及远程控制功能。其核心价值在于将被动监控转化为主动防御,例如通过门磁感应器检测门窗异常开启,或利用红外探测器识别人体移动,触发声光报警并联动视频监控系统。
-

监控:守护与争议的双面镜
监控技术如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城市安全的“守护神”,也可能成为隐私的“隐形杀手”。2025年,全球监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0亿美元,但技术狂飙突进时,更需建立“技术+法律+伦理”的三重约束机制。正如某位监控工程师所言:“我们安装的不是摄像头,而是对社会的敬畏之心。”未来,监控的终极目标或许不是“无死角监视”,而是构建一个既安全又尊重人性的智慧社会。
-

视频监控工程:技术革新与社会应用的新篇章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道路监控工程已从传统安防领域迈入智能化、网络化的新阶段。随着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监控系统正从“被动记录”转向“主动预警”,成为城市治理、工业安全、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关键支撑。本文将从技术突破、应用场景及社会价值三个维度,探讨监控工程的最新发展态势。
-

家用报警器:家庭安全的智能守护者
在现代社会,家庭安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家用报警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安防设备,正以其智能化、高效化的特点,为千家万户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