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重点安防场所监控要求有什么不同?

一、轨道交通监控系统建设标准

 

1. 系统架构要求

 

三级平台架构

 

路网级平台需支持2000路以上视频并发处理,线路级存储容量≥2PB,车站级独立存储关键区域视频30天,采用双网口冗余设计。

 

设备选型规范

 

站厅层部署4K全景摄像机(水平视角≥90°),站台每20米设置智能分析摄像机(人群密度分析精度≥98%),轨道区间采用防爆型热成像仪(测温误差±0.5℃)。

 

2. 智能分析功能

 

行为识别:跨越安全线检测响应时间≤2秒,遗留物品监测体积阈值20cm³
应急联动:火灾报警时自动调取最近3路画面推送至消防平台,联动广播系统播报疏散指令

 

3. 数据安全体系

 

视频传输采用SM4国密算法加密,存储架构区分热数据(全闪存延迟<1ms)与冷数据(压缩比≥1:5),人脸数据脱敏处理需模糊≥16×16像素区域。

 

二、城市道路监控技术规范

 

1. 电子警察系统

 

闯红灯取证:需捕获3张高清图片(含红灯信号、车辆越线、车牌特写),补光装置色温5600K±200K
卡口系统:车牌识别率白天≥98%,支持车标与安全带检测,数据保存180天

 

2. 隧道监控标准

 

设备需满足-40℃~70℃工作温度,CO检测精度±1ppm,视频防抖功能确保振动幅度≤3°时图像偏移<5%。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广州南站智能监控系统

 

采用4K全景+特写摄像机联动部署,实现客流热力图分析;安检区遗留物检测响应≤3秒,数据加密传输符合GB/T 28181标准,存储周期120天。

 

案例2:龙紫高速防追尾系统

 

  • 通过毫米波雷达构建"雷达探测+声光预警+智能诱导"体系:
  • 路侧警示灯高频闪烁
  • 竖屏显示红色警示语
  • 130分贝声光报警覆盖全路段


该系统使事故率降低42%,通行效率提升28%。

 

案例3:连英高速灾害预警系统

 

在隧道桥梁风险区部署无人机拦截、高音喇叭与情报板联动,实现"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重大灾害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

 

四、实施注意事项

 

  • 隐私保护:候车区画面需脱敏处理,禁止覆盖卫生间等私密区域
  • 电力保障:双路供电+备用电源确保断电后运行≥1小时
  • 验收标准:需通过72小时压力测试及月度渗透测试

 

推荐阅读:监控设备、安装位置的选择,以及监控使用和维护建议

创建时间:2025-07-24 09:54
浏览量:0
首页    视频监控相关汇总    交通重点安防场所监控要求有什么不同?